【奋进•足迹:扶持建设专业巡礼】之五——地理科学专业

作者: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8-06-19

【字体:

阅读量:

继承传统  突出创新  彰显西北地理特色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巡礼

 

地理科学专业是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2016年底列入学校文理基础类扶持专业建设计划。在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专业建设思路和办法,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一、深入调研,厘清专业建设思路

为推动地理科学专业的建设,专业团队分组赴陕西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调研学习。调研工作有的放矢,就OBE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科建设的发展、人才培养与行业的对接等问题进行了学习、交流和讨论。通过考察学习,专业的发展背景与趋势、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等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关于先进本科教育理念与目标的学习和研讨、收集整理国内同行信息和相关资料、开展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调研、组织专家评审等多项工作,经过全面和反复的分析和论证,厘清了专业建设的思路。

专业建设团队参观考察教学实验设备。

   二、凝练专业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综合性是地理专业的基本特性,只有准确定位,明确方向,才能培养出竞争力强的专业人才。地理科学专业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立足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欠发达等基本省情,凝练专业定位,突出“学术性与师范性融合,地域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优势与特色。在凝练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广泛的专业调研为基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专业的服务面向提出培养目标,确立毕业要求,明确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细化知识能力指标点,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制定新的本科教学计划,形成研究型人才培养和“4+0”型人才培养模式。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理论水平、创新能力方面获得显著的提高。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在稳定提高已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进了4名博士研究生充实到教学团队中。该专业现有教学团队中博士比例达到72%,且学科背景均为地理学科或者相近学科,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学科思维;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要组成,其中35岁以下7人,比例达到50%,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地理科学专业已经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专业建设团队在陕西师范大学考察学习。

   四、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地域特色

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核心,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进一步提炼核心、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形成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地理教育”四个方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师教育方向增设了教学实践与技能训练模块,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突出了师范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研究型人才培养方向,在“学科渗透、服务地方”的基础上,加强以西北寒旱区地理、绿洲城市地理等为对象的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注重与时俱进,突出本土地理的学习。

地理科学专业学生进行野外认识实习。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的教育理念,地理科学专业不断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以野外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野外观察是地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地理科学专业积极建立野外实习基地,加大实习力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先后开展天山冰川实习、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等项目,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去了解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差异性。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培养计划中提升实践教学课程比重,使实践教学学时占比达到30-40%,实践课程开出率达100%;注重实践教学与学科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科研项目促进实验项目水平的提高,形成实践教学特色;积极推进科研训练方法课程平台、科研训练项目实践平台和学科竞赛平台三个层次平台的建设。

撰稿:李明涛  审稿:李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