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时代”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再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朱玲
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善用大思政课”一周年。在这个特殊时刻,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思考重要讲话的新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既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责任,也是“大思政课”背景下营造全社会协同办好思政大课、教好时代新人、做好思政大文章的新时代要求。
思政课课程的新时代定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新时代”是当前我们所处的基本历史方位,“新时代”方位给“立德”赋予了新内容,进而决定了“思政课”是“关键课程”的新定位。对新时代内涵的理解基本上可以从“三个意味着”着眼。第一个“意味着”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从站直腰杆、实现富裕转化到了自信强大,从而进入到了伟大复兴的光荣时代,是我们做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依据;第二个“意味着”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讲,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这是中国特色中的最大特色,也是人民福祉的重要保证。这一内涵直接决定了思政课的“关键”定位。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一个国家选择什么主义,要看这个主义能不能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说我们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甚至“新官僚资本主义”的论调都是错误的;第三个“意味着”从国际地位讲,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想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提供了另外一条道路,为人类基本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价值体现。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不仅要造福中华民族而且要造福全人类,才具有号召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讲“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因为思政课如此“关键”,改革创新也必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改革的方向就是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个标准)。围绕四个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还具体谈到了“八个相统一”,并于2021年3月又提出了善用“大思政课”的期望,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思政课外延和内涵的理解。它必然包含思政课程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与政府机构、改革前沿的密切配合,是全社会共同协调“办”好思政课,而不仅仅是在学校里面“讲”好思政课。
思政课课程的新时代目的
——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的基本内涵,决定了“时代新人”的新内容。“时代新人”的新内容决定了思政课的新目标。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决定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里的“有理想”不但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还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形成的革命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也指出的“四大”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站在“新时代”立意上,思政课的新时代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第一,以实现社会主义强国为目标的现代化国家需要“三有”人才。他们不但要有担负建设强国的本领,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最重要的是要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和极致追求。“四大”的人才培养要求,体现着后两个“意味着”的目标。要高扬社会主义大旗、让“四个自信”落实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必须是立大志、有大德、担大任的大才。要贡献中国智慧于世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道路和方案,目光短浅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只有具备“四大”素养的时代新人才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这是“新时代思政课”设计、教授、检验时始终放在核心位置的标准。
思政课课程的新时代主导
——“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六要”标准。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做让学生喜爱的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人。立意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既指向21世纪中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指向社会主义大国,更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政课教师的小课堂与这些宏大的目标貌似相距遥远,实则紧密相联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思政课事关民族国家,是筑本强基的工作。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理直”是指思政课的真理性,“气壮”是讲思政课教师的自信和信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我们每个思政课教师都把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当成自己矢志不渝的事业,努力做作时代“大思政课”的大学问,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先生”。
作者简介:
朱玲,beat365官方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硕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曾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12JD710107)、团中央甘肃重点项目(2013TZYQM020)、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2113ML)、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项目等。在《兰州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人民论坛》发表文章多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陇原师德先进个人,甘肃省社科成果奖获得者,甘肃省“高校联盟思政课跨校选课”优秀教师,甘肃省教育厅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势与政策”教指委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