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北大教授孟二冬:坐冷板凳 做真学问

2011-05-16 00:00:00  点击: 次  作者:  编辑:  来源:

隆冬时节,温暖的阳光照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的家,拥抱着孟二冬羸弱的身躯。藏有数千册图书的书房里,孟老师正在练习书法。他神情平静、安详,看不出他是一位一年之间做过3次大手术,又经受着放疗和化疗双重痛苦的食道肿瘤患者。

坐冷板凳 做真学问

在搬进新居前,孟老师一家三口在北大的筒子楼住了8年。此前虽然也有调整住房的机会,但他一直不愿搬家,就是因为筒子楼离学校图书馆近,查资料方便。

1994年,孟二冬教授计划进行《唐代省试诗》研究,他阅读了大量唐代科举的相关资料后,发现清代学者徐松的《登科记考》有大量的缺漏,于是放下手中的课题,从此便把自己埋在古籍阅览室的故纸堆里。他在散发着霉味的线装书中一条一条地查找,对唐代登科的士人一个一个地核实,广泛收集资料,参校甄别,将这部资料性极强的学术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仅科考的人数就比原著增加了一半。这样一本书,既不是北大中文系的项目,也没有经费的支持,出版后也不可能畅销,但他这一干就花去了宝贵的7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上中下3册共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2004年,这部专著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得到了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近些年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孟二冬做学问特别讲究用第一手资料,研究功底非常扎实。他洋洋4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从《中国诗学通论》到《千古传世美文》,从《陶渊明集译注》到《中国文学史》,都像他的为人一样厚实可信。每次孟老师出了新书,他的朋友和学生都为他高兴,但他的妻子耿琴却每次都要哭一场,因为她清楚书里面饱含着丈夫太多太多的心血。

耿琴说,这么多年,老孟从没拿过一分额外的报酬。他付出大量心血完成的《登科记考补正》,稿费只有3万元。就是这3万元,他还全部换成了著作,送给自己的老师和学生。

清正刚毅 治学勤勉

在北大,孟教授所带的学生们讲起他们的老师,个个心存感激。他们说,孟教授不仅教给他们知识,还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硕士生蔡丹君同学说,就在2005年9月10日孟教授第3次做开颅手术前一天,她去医院看望他。孟教授从病床上坐起来,语重心长地给这位新弟子上了第一课。从治学到做人、从生活到理想,一直谈了一个多小时,根本就不像一个第二天就要做大手术的人。蔡丹君动情地说:“我从孟教授身上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孟教授批改学生作业总是一丝不苟。”他的博士生刘占召回忆道。每到批改论文时,孟教授的家就成了图书馆,到处铺满打开的书,供他随时查找。孟老师看过的学生论文,几乎每一页都夹有小纸条,纸条上除了对论文的框架和立意提出建议外,还有对错字的勘误常常比学生自己还要认真。

在学生们的眼中,孟教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的身体一直很好,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很多学生最初是在运动场上认识他的。孟二冬家里生活并不富裕,而当他得知自己的博士生刘占召生活困难时,便将自己节省的钱送给刘占召。刘占召说:“孟教授的教学很特别,过一段时间,我们这些他带的学生就到他家聚一次。有时由他亲自下厨房为我们做香喷喷的红烧肉,有时我们一起做饭做菜,边做边聊边讨论问题,就是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他为我们答疑解惑。”

“孟二冬是我的得意弟子,我一向以道德和文章的统一要求学生,他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了。他为人清正刚毅、治学勤勉踏实,我为之骄傲。”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如此评价这位和自己相识相知25年的学生。

坚忍质朴 热爱生活

生活中的孟老师不善言辞、沉默寡言。他喜欢运动,总穿一身运动服,充满朝气。讲台上,他神采飞扬,讲述着盛唐气象、魏晋风度。运动场上,他生龙活虎,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踢足球。在同事眼中,他是那个善良谦和,钻进学问中自得其乐、甘之如饴的人。

曾在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工作的李雄飞说,孟老师是一个极重情意的人,他常年“泡”在北大图书馆,同馆员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在他去日本讲学期间,他专门托请访问北大的日本学者代为问候图书馆的馆员。春节前,还从日本寄回贺卡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李雄飞说:“但凡做大学问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人品。孟教授人品好,所以能做成大学问。”

在妻子眼中,孟二冬是那个热爱生活、坚毅善良的人。2005年暑假,他出院不久就去报名学车,一个月后,拿到了驾驶执照。他说,想以后买车带着家人出去旅游。没有人和他说过他的病情,但所有的人都知道,孟二冬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他经常读《食管癌的食疗》,他跟同事说:“我知道很多人患了跟我一样的肿瘤,因为配合医生的治疗,现在都活得很好。”

新年刚过,孟二冬教授就委托自己的研究生专程到新疆石河子大学,给那些自己支教时上过课的学生带去了图书和资料。他在给学生们的信中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华社记者徐江善、李江涛、刘兵)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601139 传真:0931-7601139

版权所有:beat365官方最新版党委宣传部、学工部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beat365官方最新版  陇ICP备15000834号-1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